海宁在线

查看: 1667|回复: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正能量:嘉兴又有两人捐献器官 救了六人

[复制链接]

815

主题

896

帖子

6279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6279
楼主
发表于 2015-9-17 14:36:56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   “最近促成的那例脏器捐献已经成功。肝脏受体:男性52岁,酒精性肝硬化;肾脏受体:男性,49岁,慢性肾病肌酐升高26个月,维持血透2年……”

  前几天,新安国际医院大内科主任、急诊科ICU主任殳儆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出这条消息。记者了解到,最近,新安国际医院的两名患者死后捐出了器官。这个数字已经打破了嘉兴24年来的年平均值。

  “生命的花园中,另几株花终于摆脱阴霾,可以盛放。我要把促成器官捐献当作我的一种责任,坚定地做下去。”殳儆在微信中写道。

  生命在他人身上延续

  希望更多的人改变观念

  在讲述过程中,殳儆婉言拒绝提供逝者的名字,只告诉记者,这两名捐献器官的逝者是四川人,大的是一名女性,62岁;小的是一名男性,42岁。两人都死于自发性脑出血。

  8月初,62岁女子突然脑出血,被送到新安国际医院来抢救。然而,病情不断恶化。医生想尽一切办法,还是无法将她从死亡线上拉回来。生命的尽头,患者已经脑死亡,但心脏还在跳动。

  眼看一个活生生的亲人撒手人寰,女子的家属悲痛万分。他们等在抢救室外面,希望能有奇迹发生。然而,老天这次未遂人愿。

  每天与患者打交道,殳儆太了解家属的心情了,她想尽一切办法去安抚他们。

  人死不能复生,生者比逝者更痛苦,但如果将逝者的器官捐献出来,用在那些危重病人身上,则是一种善举,家属至少觉得逝者未逝,还活在世上。最重要的是,别人的生命将得到延续。

  这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,殳儆试着征求家属的意见。第一次,家属沉浸在悲痛中,表示考虑考虑。第二次、第三次……次数多了,家属开始明白捐献器官的意义,点头同意。

  42岁男子的家属听了殳儆等医生的解释后,表示愿意将亲人的器官捐献出来。

  “他们很伟大,这种善举值得提倡。最大的作用是,他们救了其他人的命。”殳儆说。

  两名患者去世后,他们的两个肝脏和4个肾脏,被移植到6个人的身上,他们的生命得到延续。

  “他们的生命终于有机会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了。”殳儆因此在微信上写道。

  9月2日,一个在嘉兴意外死亡的女孩捐出了自己的器官。加上上述这两名逝者,最近这两个月,嘉兴有3名逝者捐献出器官。事实上,这个数字已突破了嘉兴历年来的平均值。

  据了解,嘉兴市红十字会于1991年8月22日收到第一例遗体捐献登记申请,截至目前,办理遗体捐献申请登记的市民有212人,已实现遗体捐献32人;办理器官捐献申请登记的有115人,已实现器官捐献13人。实现遗体捐献与实现器官捐献,24年来平均每年为1.3个人和0.54人。平均值非常小。

  “在美国等发达国家,等待与捐献的比例为2:1,中国为10:1,嘉兴愿意捐献遗体或器官的人非常少,远远低于其他地方。”一位业内人士说。

  殳儆分析认为,首先是观念。逝者和家属都必须有“捐献器官帮助他人”这样的观念才行。如果逝者生前就担心,不同意死后捐献遗体或者器官,家属则必须尊重逝者的决定。“很多逝者生前并未表达过这方面的意愿,但人已经死了,家属不愿意再折腾。有一次,逝者家属中很多人都已经同意捐献逝者器官了,但逝者在老家的母亲却死活不同意,后来也只有作罢。即使逝者有遗嘱,直系家属不同意,在中国的现状下,也不可能捐献成功。其次,很多人认为,捐献遗体会把遗体弄得乱七八糟,其实,这个完全不用顾虑。捐献手术是很严谨的外科手术,和常规治疗性的手术无异,在见证捐献过程中需要有两名高级职称医生确认病人已死亡。”

  “观念改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这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努力。媒体呼吁也好,社会呼吁也好,这方面值得重视。”一位业内人士说。(南湖晚报)
分享到: 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
收藏收藏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dmin 的最新主题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